一般人都知道心梗是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心脏疾病。心梗的发病,主要是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出现缺血性坏死所造成。相关临床统计数据表明,心梗的发病所引发的病死率高达百分之七十。
由此可见,心梗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非常严重的威胁和伤害。为了有效维护心脏的健康,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人们应该对心梗的防治引起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心梗的高发病率人群,更是要全面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心梗的高发病率人群:
1、中老年人。众所周知,中老年人是很多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之一,心梗当然也不例外。因为年龄的不断上升,会到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以及组织发生进行性衰退,使得心血管系统不断发生退化,促使心梗的形成和发病。
2、高血压人群。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心梗是发病几率非常高的一种并发症。因为高血压会影响到心肌的功能健康,导致其心肌因为耗氧过高而受损,长此以往,就会引发心梗。印次高血压患者一定要积极控制自己的血压水平,以此来防止心梗的出现。
3、经常性暴饮暴食的人群。暴饮暴食这种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也会成为心梗的发病原因。因为暴饮暴食有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到心肌的正常供血。因此大家一定要纠正这种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降低心梗的发病几率。
4、情绪起伏波动幅度过大的人群。心梗的发病和个人的心理情绪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经常性被各种不良的心理情绪所困扰,而且情绪起伏波动幅度比较大的人群,发生心梗的几率极高。
5、吸烟者。虽然说不会有人因为抽一根烟而发生心梗,但是长期吸烟的人群比不抽烟的人发生心梗的几率会更高。因此人们可以通过远离香烟的方式,来达到预防心梗的目的。
身体出现以下症状的患者,一定要警惕到心梗的发生,尽快去正规医院进行诊治:
1、疼痛。疼痛是每一个心梗患者在发病之后,都会出现的一种身体不适症状。心梗所引发的疼痛具有持续时间长、程度重的特征,而且这种疼痛症状会从患者的胸口放射到背部、颈部以及下颌等部位。
2、发热。发热这种全身症状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心梗患者体内的坏死误会被吸收所造成,患者的体温一般会在三十八摄氏度左右。
3、心律失常。心律失常这种症状所引发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晕厥、身体乏力以及头晕等。
4、恶心呕吐。心梗患者在发生剧烈疼痛的时候,会伴随恶心呕吐的情况的发生,该不适症状的出现,主要是患者体内的迷走神经坏死,导致心肌受到异常的刺激以及心脏的排血量降低所造成。
心脏不会发出报警信号
内脏器官包括心脏、肝脏等这些器官本身是没有疼痛的感觉的,产生的疼痛是由于神经反射后产生的神经痛,所以所有的疼痛都来源于神经。心脏的反射神经反射弧在胸椎的位置。
用1到10分来形容感受疼痛的能力,正常人疼痛强度达到3分就会感到疼痛,而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受到了损害,5分以上的疼痛强度才能感受到,所以糖尿病患者的无症状心脏病会更加隐匿。
容易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人群
肥胖、雌激素缺乏、缺少运动、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内分泌相关疾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等人群
【专家建议】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好每周三到四次运动,每次大约30分钟左右为宜。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隐匿症状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症状表现比较隐匿,很多时候会和别的症状混淆。以下的蛛丝马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隐匿症状】牙疼、咽痛、左侧肢体疼痛、右肩疼痛(比较少见)、呕吐、耳鸣、冒汗、眼皮耷拉(罕见)、耳鸣、胸痛、脖子疼、左侧肩背部疼痛
专家告诉我们,有三类人群由于本身疼痛预值在增高,疼痛的感觉越来越少,所以出现其他症状的时候要尤其注意。
老年人年龄增大,心脏出现疼痛的几率会越来越小,但是其他的表现会越来越多;
女性人群能够忍受疼痛的能力高,产生的疼痛感觉会少;
糖尿病人群出现神经损伤,对疼痛不敏感。
得过心肌梗死的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更常见,且容易出现恶性循环。当出现一些不典型甚至罕见的症状的时候,一定要警惕急性心梗发作,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
无症状心肌缺血一般早上多见,因为早上觉醒的时候身体会分泌儿茶酚胺,儿茶酚胺是一种缩血管的物质,容易使血管痉挛,所以早晨心梗发胜率高,脑梗发生率也高。
判断缺血的金标准检查
血流储备分数(FFR)是判断血管是否缺血的相对金标准,还可以用来判断血管是否需要治疗。
从体外把导丝送到血管里,穿过堵塞或狭窄的部位,导丝前端有感受器,感受器在穿过的时候会测量堵塞部位近端和远端的压力阶差,一般来说近端压力要高于远端,如果压力阶差小于0.8,就认为这个堵塞程度导致了心脏缺血,就需要治疗。
由于堵塞太严重会导致堵塞部位远端压力过于低,血流压力差会很高,而堵塞部位远端压力太低会导致其他部位血液供应受到影响,低到一定程度,完全闭塞就会出现心梗。
发现心肌缺血的其他检查
除了血流储备分数(FFR)的检查,还有别的检查也能帮助我们筛查心脏是否与问题。
1.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
心肌缺血的一些表现可以从心电图中看出来,常规心电图有60%—70%的准确性,可以甄别心肌缺血。
2.活动平板检查
3.运动心肌显像检查
【温馨提醒】当出现了一些隐匿的症状,且自己又是高危人群,一定要去心内科看看,医生会为您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体检时应关注的检测项目
关注一些敏感数值,比如踝肱指数、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中膜厚度、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这些都可能是引起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体检时发现一定要重视。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微量蛋白尿(MA)的数值。
【专家提醒】当出现突发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晕厥、无原因的疲倦、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等症状的时候一定要警惕是否有心脏病发生,及时拨打120去医院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