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
又到流感高发季,
小心预防别中招!
秋冬季节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咽痛和咳嗽等症状,可有肠胃不适,一般病程在1周左右。婴幼儿、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并发症。
流感季节,如何防流感?
大家牢记18个字:“少聚集、勤洗手、勤通风、讲礼仪、戴口罩、打疫苗”。
①少聚集:另外,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的次数,并缩减逗留时间。
②勤通风:家庭、工作和学习场所要做到经常通风换气,以保持户内空气清新。
③勤洗手:要做到勤洗手,还要注意正确洗手,即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尽量用流动的水洗手。
④讲礼仪:在咳嗽、喷嚏带出的飞沫中可能存在大量病原菌,所以,平时要注意咳嗽、打喷嚏礼仪,不面对他人咳嗽或打喷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并立即洗手。
⑤戴口罩:在到人群密集、可能存在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场所,如医疗机构等,请佩戴好口罩,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
⑥打疫苗:是最特异的一种预防方法,在每年的流感流行季节前(9-11月),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家有流感病号,该怎么办?
要做到15个字:“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少外出、戴口罩”。
①早发现:发病后,如持续高烧超过三天,或有咳黄痰、浓黄鼻涕、胸痛与耳朵痛等症状,要提高警觉,赶快就医。
②早隔离:如果是在集体单位工作或学习的人员,出现了发热等感冒症状,请休息至症状消失后2天,再上班或上学。在家治疗休息期间,尽可能让病人单间居住,并避免或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对话、同桌就餐等活动。照顾人员应佩戴一次性口罩,并注意个人的手部卫生。并注意家庭的随时随时开窗通风。
③少外出: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人群聚集的场所,如确需外出,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通过步行、骑行、私家车等方式就医。
④戴口罩:外出时,需佩戴口罩,尤其是到室内场所或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有接触时,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员。
守护健康
胃肠炎?
秋冬季节也要谨防
提到胃肠炎,大家容易联想到:在夏季吃坏东西而引起的呕吐腹泻,但要注意,有一种病毒经常在秋冬季或春季出现,它就是“诺如病毒”,感染这种病毒后,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及腹泻等症状,部分人有头痛、发热、寒战、肌肉疼痛等症状。
在儿童中,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中,恶心、呕吐等症状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一般症状发生在感染病毒后的12-48小时内。该病一般呈自限性的,即在发病后2~3天即可好转,但吐、泻较严重者,尤其是儿童,需注意不要有脱水的情况发生。因摄入诺如病毒不到100个就能使人发病,因此诺如胃肠炎疫情很容易在学校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感染诺如病毒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
2.直接接触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3.呕吐物形成的气溶胶,可通过呼吸道感染其他人员;
4. 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
预防诺如胃肠炎,需做到如下几点:
1.应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以及个人的手部卫生,特别是不要生吃、半生吃牡蛎等海水产品,并选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桶装水;
2.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清新也很重要,尤其是有胃肠炎病例发生的场所,更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
3.在处理病人的呕吐物时,一定要注意清理人员的个人防护及手部卫生,并注意清理用拖布及清理过场所的消毒,从而避免被该病毒感染;
4.如果在诺如病毒流行季节有呕吐、腹泻等类似症状出现,建议暂停上课或上班,避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小心预防
新冠肺炎还没有远离,
时刻要警惕!
当前仍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时期,我国也经常有境外输入病例发生,另外,在进口冷冻食品和包装上也偶有新冠病毒阳性检出,因此,我们还不能吊以轻心,时刻做好预防。要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1、“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少聚集”仍是预防新冠肺炎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各位市民时刻牢记,并从自身做起,共同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2、尽量避免安排跨境旅游或工作,在国内可正常外出,但外出期间要服从目的地新冠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如确需出境,要在途中和当地要做好个人防护;入境后,要配合检疫和机场人员的安排,进行14日的集中隔离观察和相应的检测;
3、在国内旅行或外出工作期间,乘坐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时要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到达目的地后尽量减少去往封闭场所和人群聚集场所,减少聚餐。在封闭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并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如外出期间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4、购买水产品、冷冻肉类食品时,应选择正规的商场、超市或农贸市场;买回后,应注意彻底洗手;生熟食品分开加工和存放,尤其是在处理海鲜产品等食品时应格外小心,避免接触生食品的容器、砧板、刀具等污染直接入口食品;加工完成后,对加工的刀具、砧板和容器,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并彻底洗手;另外,购买、制作海鲜产品时避免手触摸眼鼻口。
最后,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途中佩戴口罩,并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时遵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检测和治疗。